主要成份 (每日三顆共含有):
Providing EPA 648mg(36%) + DHA 432mg(24%)
商品規格:包裝:90顆/瓶,30天份 劑型:腸溶膠囊
建議用量:每日3顆,孕婦或授乳期婦女每日建議加量食用(4~6顆),請避免與鈣片或牛奶同時使用。
內容物名稱:魚油、純水、明膠、甘油、維生素E(抗氧化劑)、果糖
原產地(國):美國廠商名稱:台灣開廣股份有限公司廠商電話:0800-201-034廠商地址: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235巷14號5樓投保產品責任險字號:1400字第082050301號食品業者登錄字號:F-114065215-00000-7注意事項:請置於陰涼處。
族 群
Omega-3 每日建議攝取量
一般保健
約1000mg
孕婦及授乳期媽媽
約2000-3000mg
心血管疾病患者及高危險群、高血脂症、糖尿病患者
約2000mg
自體免疫性疾病患者(紅斑性狼瘡、風濕性腎炎、
風濕性關節炎等)、過敏性氣喘症
約 3000mg
附註:愛斯基摩人每日Omega-3平均攝取量為7000mg。
A:自然界的油脂 (脂肪),通常是以「三酸甘油酯」(TG) 的型式存在,也就是三條小分子的「脂肪酸」,組成一個大分子的脂肪。
人類在攝取脂肪後,由於分子過大,必須由胰臟分泌脂肪分解酶,才能將脂肪分解,這個過程,叫「消化作用」。
三酸甘油酯經過消化後,會被分解成二條「游離脂肪酸 (Free Fatty Acid) 」和一條「單酸甘油酯」,這三條因為結構夠小,小腸絨毛可以吸收。
但,消化的效率,因人而異;一般來說,年長者、或消化系統稍差的人,對於脂肪的消化率是很差的。簡單地說,消化差的人吃魚油,身體是無法吸收的,自然享受不到魚油帶來的營養好處。
那麼,有沒有辦法,將魚油直接做成「游離脂肪酸」的型式呢?
有!那就是飛跑的小分子魚油。
少了消化的變因,即便是對脂肪消化率很差的人,都能夠輕鬆吸收 Omega-3 這種好油。
一、含量:有30%、50%和最高60%,飛跑深海魚油是使用最高含量60%
二、重金屬污染:飛跑深海魚油通過嚴格檢驗,保證不含重金屬、農藥、西藥,和塑化劑。多種檢驗、加倍安心。飛跑深海魚油600檢測報告請按此。
三、吸收率:市面上所有的魚油品牌都不敢談吸收率,因為他們的吸收率都只有20%~60%。飛跑深海魚油是全台灣唯一採用美國最新專利技術的魚油,小分子結構好吸收。
當然可以!而且攝取量建議要加倍。魚油當中富含的 Omega-3 不飽和脂肪酸,是對媽媽和寶寶都非常好的營養素之一。
丹麥史塔頓血清機構、女性營養組的首席調查員 Sjurdur F Olsen 教授說:「生產前最後的那個短暫時期,也許就是Omega-3脂肪酸產生作用的關鍵時刻。」(It may be that the period shortly before delivery is the critical window for these effects of omega 3 fatty acids)
由此可見,魚油不但全孕期都要補充,而且以孕期的最後三個月特別重要。坊間有一種不實的說法,說懷孕最後三個月要停吃魚油,否則在生產時容易血崩(謠言一),這是不正確的,反而錯失了營養補充的黃金時期。
婦產科醫師在做產檢時,都會特別注意孕媽媽本身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(PL與PT值),若在食用魚油的情況下,凝血功能一切正常,實在沒有必要聽信網路謠言因噎廢食,而錯失了幫寶寶補充Omega-3的黃金時期。
EPA對孕婦和胎兒不好嗎?(謠言二)錯!EPA和DHA,都對孕婦和胎兒非常有益處。
為何上面兩點是謠言呢?很簡單,請問孕期最後三個月可不可以吃魚?如果可以,那魚肉當中有沒有EPA?所以,吃魚也會造成血崩?答案是顯而易見的,所以孕婦補充魚油,其實是相當安全,只要孕媽媽本身沒有凝血功能不全的疾病(應該99%以上的人都沒有),懷孕全期食用魚油,都是非常安全的。
魚肉本身的營養價值,絕對比較高,因為魚肉不只是Omega-3,還有豐富的蛋白質,這些都是媽媽和寶寶所必須要攝取的營養,所以,從營養價值的觀點來看,直接吃魚會比較好。但是,從安全的角度來看,補充魚油產品反而比較安全!
(新聞:八成魚汞超標,吃多恐傷腦袋)
隨著海洋的污染,大部分的魚肉當中,都含有重金屬,去市場買魚,消費者是不會拿到重金屬檢驗報告,所以,魚肉雖然營養豐富,但同時也有可能含有重金屬,更不用提日本福島核變,對整體太平洋所造成的輻射污染。
而魚油產品,經過提鍊、萃取、純化後,已經去除了這些對人體有害的重金屬,所以,若是孕媽媽會擔心重金屬污染的問題,反而是選擇品質有保證、有通過檢測的魚油產品,會比直接吃魚來得安全。
飛跑深海魚油,全數在美國製造、封裝,受到美國FDA最嚴格的品質管制監控,進口來台後,我們再送第三方公證檢測機構,確保產品可通過重金屬、農藥、塑化劑、以及西藥檢測。
真正的魚油,一定會有味道。
市面上標榜沒有味道的魚油,有兩種可能: 第一、假魚油 第二、使用添加劑來蓋過魚油的味道 這種化學添加劑,像色素和防腐劑一樣, 吃多了對身體不好, 尤其是懷孕的婦女要特別小心。
另外,濃度低的魚油,其味道也會比較輕。
建議可以在用餐前,或用餐當中食用魚油,以其他食物的味道來壓過魚油本身的味道。
飛跑深海魚油600, 採用腸溶膠囊包覆技術, 以酸鹼值來控制膠囊融化的時機(胃為酸性、腸道為鹼性環境), 一方面避免胃酸破壞膠囊內的營養成份, 一方面可減輕魚腥味的不適感。
不過,由於每個人的飲食習慣不同,腸溶膠囊,也有可能因為伴隨吃下大量的鹼性食物,而提前於胃部分解。
TG就是三酸甘油酯, 也就是所有自然界脂肪油脂類的天然型式,我們身體裡的油就是以TG型式儲存,當然,魚肉裡的油也是TG。 把生魚片拿去打果汁,出來的油就是TG form的魚油。
EE的話,就是把TG的魚油,以生物技術的方式將TG form打斷,在omega-3不飽和脂肪酸上面,再鍵結上乙基酯 (ester)。
為什麼要多此一舉呢?因為要提高濃度,EE form就可以做成高濃度的魚油。
EPA乙基酯 (EPA ethyl ester),化學式 C22H34O2,分子量330.51
DHA乙基酯 (DHA ethyl ester),化學式C24H36O2,分子量356.55
看到它為什麼叫 ethyl ester 了嗎?在上面結構式的最右邊,就是所謂的「乙基酯」。EE form的魚油因為結構式的關係,所以可以做成高濃度的魚油,或是各種奇怪比例的魚油,比方說:高DHA低EPA、或是高EPA低DHA的產品。
如果魚油產品上沒寫EE或TG,可以先看它的濃度來判斷,一般來說,濃度只有30%的魚油,多為 TG,而濃度比較高的,比方說,超過50%的就有可能是EE。
這是在未拆封的狀況下判斷魚油的方式。
如果買回家了,拆封了,可以用保麗龍來測試。把魚油滴在保麗龍上,會溶解保麗龍的,就是EE form (很快,約5-10分鐘即可)不溶保麗龍的是TG。
不論是TG還是EE,基本上都是脂肪(大分子),而不是『脂肪酸』(小分子)。
所有的魚油吃下肚,都要遵詢「消化系統」的程序,也就是說
TG –> 脂肪消化酶 –> 消化作用 –> FFA游離脂肪酸 –>小腸吸收EE –> 脂肪消化酶 –> 消化作用 –> FFA游離脂肪酸 –>小腸吸收
在TG的部分,消化效率只有60%,也就是40%的魚油會被排出體外在EE的部分,消化效率只有20%,也就是80%的魚油會被排出體外
這還是指消化系統正常的成年人。像國外常常用老年人來做魚油的試驗,很多報告顯示魚油跟失智或記憶力沒幫助,但沒想到,老年人消化脂肪的效率其實很差,有的人像膽道閉鎖或割除膽囊的,對脂肪的消化率幾近零,這種人吃魚油,根本無法吸收,怎麼會有效果,實驗的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。
FFA form的魚油,則不用經過消化酶的轉換,直接就能吸收
FFA游離脂肪酸 –> 小腸吸收
少了消化的變因,就像去醫院打點滴時注射的是小分子葡萄糖一樣,人體可以直接吸收利用,確保高生物利用率。
坊間有廠商說TG form的魚油比FFA form小分子魚油的吸收率還高,這是完全不合邏輯的。因為TG還是得經由消化作用才能轉換成小腸能吸收的FFA form,一個需要消化酶轉換的魚油,竟然還能比不須消化酶轉換的魚油吸收率要高,這是很不可思議的,此種說法違反一般常識,也無法自圓其說。
A:不會!
詳細實驗請參考這裡。
A:原則上,患有凝血功能不全,如血友病患者,不宜食用深海魚油。除此之外,一般人並不用擔心食用深海魚油會帶來凝血功能不足的副作用,因為魚油畢竟是天然的食品,使用魚油,就像吃魚一樣,多吃魚,只會讓你更加健康。深海魚油吃多亦不會造成脂肪肝,脂肪肝的成因通常是食用過多的精緻飲食,脂肪、酒精及糖份含量過高,熱量攝取超過需求,導致脂肪堆積於肝臟中代謝失調。
深海魚油屬於食品,食用後並無副作用。
魚油 ≠ 魚肝油,魚油也不是藥物!很多人把魚油和魚肝油搞混,差一個字,差了十萬八千里。
魚肝油,是從魚的肝臟中提鍊出來,主要為維他命A和維他命D,具有幫助骨骼和牙齒生長、維持黑暗光下的視覺等功效。魚油中的Omega-3,則是從魚肉的脂肪中取得。
魚油吃多了,無益但也無害;魚肝油吃多了,會增加肝、腎額外的負擔,造成中毒現象。 另外,魚油是食品,而不是藥品,很多人把吃魚油當成藥物治療,以為這樣就會控制心血管疾病的病情,而不必看醫生,這種觀念是錯誤的,魚油中的omega-3是營養素的一種,對身體健康有它的營養價值,但魚油畢竟不是藥品,光靠魚油是不能治療任何疾病的。
A:
買過保健食品的人,最常問到的問題就是:「要怎麼保存啊?」
其實,正確的保存方式很簡單:
關緊瓶蓋,放置於陰涼、乾燥處即可。
A:保健食品不同於一般的食品有易腐敗的問題。 飛跑產品當中的營養素,雖然都是取自天然食材, 但在萃取的 過程當中已經去除掉一般食品當中容易腐敗的成份(如蛋白質等), 另外,膠囊外殼和錠劑外表的透明膜衣, 都有阻絕內容物與空氣接觸的效果,可減緩因氧化而變質的可能。 美國FDA對於保健食品的保存期限,有著嚴苛的規定– 在有效日期之前,其內容物之有效成份必須大於標籤宣 稱值的80%。 保健食品內的有效成份,確實會隨著時間而遞減,而遞減時間的快慢, 則取決於製造技術,製造技術差的, 可能保存期限只有兩年, 兩年一到,內容物的有效成份就低於80%; 製造技術好的,則能有效地延長產品的 壽命,減緩氧化速度。 當然,也有黑心廠商利用「防腐劑」來達到延長產品效期的目的, 這種添加防腐劑的保健食品一點都不健康,還是少吃為妙。
A:基本上,不建議!
台灣人很省,很多東西過了效期,覺得沒壞就繼續吃。 從保健食品的觀念來看,只要保存正確,過了效期,
其實只是有效成份低於80%而已,應該是還能吃。 然而,那已經氧化變質的20%,有可能轉變成對人體不好的成份, 吃了反而對健康造成負擔。 況且,吃過期的保健食品,萬一吃出問題,廠商是不用負責的。
A:非常重要!
陽光會加速氧化反應的進行。 光和高溫,都是保健食品壽命的殺手。 將保健食品放置在陽光、且高溫的環境下,可能只要一天就會讓產品發生變質。 而濕氣則容易造成發霉,即便只有外表發霉,也不應該再繼續食用。
因此,所有的保健食品,都應該放置在陰涼、陽光照射不到的地方。 而且要蓋緊瓶蓋,防止濕氣進入。
A:和一般的食物一樣,保健食品是可以被放置在冰箱中的。 在低溫的環境下,保健食品氧化的速度又更慢了,
所以,若是保存在冰箱裡,的確是可以達到「保鮮」的目的,有效延長保健食品可食用的效期。 不過,即便如此,還是建議消費者要在廠商指定的保存期限之前使用完畢。
A:別的不敢說,但「飛跑」的保存期限是絕對經得起考驗。 飛跑所有的產品,都是原瓶原裝進口,保存期限一律打在塑膠瓶上, 無法塗抹更無從造假,是貨真價實的有效期限。
坊間很多號稱國外進口的保健食品,其實大多數都是進口裸錠,然後到台灣分裝。 這種到裝瓶時才打上效期的產品,必須仰賴廠商的「自律」與「誠實」,在塑化劑造成舉國譁然的今天,到底還有多少國內廠商是值得信賴? 而且,衛生署對此是完全不管,只依賴廠商的自律,因此,消費者只有自求多福,睜大眼睛慎選產品。
第三方獨立實驗室公正檢驗合格
無任何化學添加物,通過各項重金屬、農藥檢測、純淨自然無殘留。
重金屬檢測報告
農藥檢測報告
西藥檢驗報告
輻射檢驗報告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我們使用 cookies 來了解您如何使用我們的網站並改善您的體驗。 繼續使用我們的網站,即表示您接受我們使用 cookies,點此查看 隱私政策。